膜污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有哪些?(膜污染是什么)
添加时间:2022-10-18 浏览次数: 2427
全国服务热线:【152-4428-9576】

膜污染是膜反应器运行中一系列增加膜阻力的因素总称。膜污染主要是由于被处理废水中的微粒、胶体粒子或溶质分子与膜发生物理化学作用,在膜表面沉淀、积累或在膜孔内吸附,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,导致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加,从而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大幅度降低的现象。
膜污染的原因
1.沉淀污染
当原水中盐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,就会在膜上形成沉淀或结垢。通常就是人们关注的钙、镁、铁和其它金属的沉淀物污染,如氢氧化物、碳酸盐和硫酸盐等。
2.吸附污染
有机物在膜表面吸附,随时间延长,污染物在膜孔内的吸附或累积会导致孔径变小和膜阻力增大,导致膜难以恢复。而腐殖酸和其他天然有机物即使在较低浓度下,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大大超过了粘土或其它无机胶粒。
3.生物污染
指微生物在膜-水界面上的积累,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。当膜元件内部潮湿阴暗时,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,所以一旦原水中的生物活性水平较高,则极易发生膜的生物污染。
膜污染的处理方法
1.水力冲洗/物理清洗
水力冲洗是停止系统的产水过程,以较低压力与较大流量对膜表面(正洗)及膜孔(反洗)形成高速径流,以消除浓差极化层,破坏尚未牢固的各类垢层。膜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,定时执行水力冲洗工艺,对于减弱与缓解膜污染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对预处理工艺相对薄弱的中小型系统,水力冲洗的效果尤为明显。
2.化学清洗
一般而言,清除有机物用碱,清除无机物用酸,而清除微生物用氧化剂,且多采取各种药液轮流清洗的方式。化学清洗的径流形式与水力冲洗基本一致,但清洗液流量的作用趋弱,而药剂成分、药液浓度、洗液温度、清洗时间、浸泡时间甚至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上升为主导地位。当膜污染严重时,酸、碱及氧化剂的轮流反复清洗也成为有效的手段,而采用专用膜清洗剂和专业的清洗方法,会使清洗的效果更加显著。